高血压模型是研究高血压发病机制、预测疾病风险以及评估新型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应用场景,高血压模型可以分为动物模型、计算预测模型以及临床管理模型等。以下是对各类高血压模型的综合介绍:
动物模型主要用于模拟人类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以探索发病机制或测试新型降压药物的疗效。
■ AGT/REN人源化大鼠模型
●特点:赛业生物开发的SD-Rosa-hAGT&H11-hREN双基因人源化大鼠(产品编号CR007)整合了人类AGT(血管紧张素原)和REN(肾素)基因,可在肝脏和肾脏中稳定表达,适用于靶向RA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研究。
●应用:该模型本身无高血压表型,但可通过AAV-REN过表达、L-NAME诱导或血管紧张素II输注等方式诱导高血压,用于评估siRNA、ASO等基因疗法。
■ 双转基因小鼠模型
●过表达人AGT和REN的小鼠表现出高血压症状,可用于妊娠相关高血压研究。
利用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和AI技术构建的高血压预测模型,可识别高风险人群或优化治疗方案。
■ 吴恩达团队的X-learner算法
●通过分析患者基线风险,预测强化降压治疗(目标收缩压<120 mmHg)的个体化效果,发现治疗效果与基线风险不成比例,支持精准医疗策略。
■ 智能手表血压计预测模型(陈韵岱团队)
●基于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24小时收缩压120-129 mmHg)短期内进展为高血压的风险(C指数0.854-0.917),关键变量包括BMI、睡眠时长、心率等。
■ 简易风险评估模型(中科院团队)
●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基于BMI、年龄、家族史等易获取指标,AUC达0.92,优于传统方法(AUC 0.77-0.87)。
结合数字技术的平台,优化高血压患者的长期管理。
■ Hyper-DREAM平台
●整合大语言模型(LLM)与数字表型技术,通过多模态数据分析(如电子病历、可穿戴设备数据)提升高血压管理效率,已在临床试验中验证其应用潜力。
■ 大模型辅助手术风险预测
●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模型可预测高血压危象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风险,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支持。
■ 前沿方向:
●机器学习(如随机森林、X-learner)逐步替代传统统计方法,提高预测精度。
●多模态数据整合(如基因、临床、生活方式数据)成为趋势。
■ 挑战:
●动物模型的人源化需进一步优化以更贴近人类病理特征。
●AI模型的临床落地面临可解释性、数据隐私等问题。
高血压模型的发展正从单一机制研究转向多学科融合,结合基因编辑、AI预测和数字健康技术,为高血压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精准的工具。未来需加强模型临床转化,并解决数据标准化与伦理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
咨询电话: 400-6988-095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