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然科学基金聚焦基础学科和前沿探索,是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为使广大科技工 作者获取第一手数据,探索湖北省基础研究现状,文章对“十三五”期间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申报、立项与资助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对各类别项目的特点和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 基金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需要在做大总盘子的 同时,充分挖掘科研院所和地市州特色优势。
关键词:基础研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资助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简称“湖北省基金”),是湖北省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是湖 北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余年的成长和壮大,湖北省基金已为促进基础研究事 业发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增强湖北持续自主创新能力作出了巨大贡献。笔者基于 2016—2020 年间湖北省基金各项数据,对湖北省基金项目的申报、立项、资助情况进行了统计,并从项目类别、 学科分布、依托单位分布、地区分布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湖北省基金的资助方向和分布特点,发现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为科技工作者申报基金项目提供借鉴与参考,促进湖北省基 金的发展和完善、提升湖北省基础研究水平。
一、湖北省基金概况
湖北省基金以“强化优势、彰显特色、重点突破、服务发展”为总体原则,立足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和源头创新,支持优秀人才、团队和实验室围绕湖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开展具有 前瞻性、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湖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创新型人才和基 础研究成果。湖北省基金项目资助体系包括面上类项目(一般面上项目、青年项目)、重点类 项目(杰出青年人才项目、创新群体项目)和视实际情况设立的专项基金项目。2020 年后, 湖北省新增设了重点实验室项目,不在本次统计研究范围内。
(一)项目申报和立项情况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基金规模持续增长, 在项目申报数量、立项数量、经费总额等方面整体均 呈上升趋势。经笔者统计,2016—2020 年,湖北省 基金项目申报数量年平均增长率为 6.19%,项目立项 数量年平均增长率为 5.37%,项目经费年平均增长率 21.08%。经费总额相比“十二五”时期实现了翻番, 尤其在 2020 年经费资助额突破 8000 万元,创历史最 高水平。“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基金各年度项目申报、 立项和资助情况如图 1 所示。
(二)各类项目分布情况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基金共受理项目申报 11957 项,立项 4295 项,资助近 4000 名青年科技人 才、263 名省杰出青年和 169 个省创新群体。“十三五” 期间湖北省基金申报和立项情况如图 2 所示。
(三)项目经费资助情况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基金实际完成项目经费 资助 26643 万元。按项目类型统计:一般面上项目资 助经费 7617 万元,占比 28.59%;青年项目资助经费 6966 万元,占比 26.15%;杰出青年人才项目资助经 费 5260 万元,占比 19.74%;创新群体项目资助经费 6800 万元,占比 25.52%。“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基 金各类项目经费资助情况如图 3 所示。
二、各类别项目分析
(一)一般面上项目
一般面上项目用于稳定基础研究队伍,主要 支持广大科学技术人员开展创新性应用基础研究。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基金共受理一般面上项目 申报 6510 项,立项 2192 项,立项率为 33.67%;资 助经费共计 7617 万元,项目平均经费 3.47 万元。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基金一般面上项目各年度申报、 立项和经费资助情况如图 4 所示。
(二)青年项目
青年项目用于培育科研储备人才,支持青年科 技人员在科研起步阶段独立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 研究。“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基金共受理青年项目 申报 4177 项,立项 1671 项,立项率为 40.00%;资 助经费共计 6966 万元,项目平均经费 4.17 万元。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基金青年项目各年度申报、立 项和经费资助情况如图 5 所示。
(三)杰出青年人才项目
杰出青年项目用于培育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 优秀青年人才开展科学前沿探索、高新技术和学科交 叉研究。“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基金共受理杰出 青年人才项目申报 767 项,立项 263 项,立项率为 34.29%;资助经费共计 5260 万元,项目平均经费 20 万元。“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基金杰出青年人才项目 各年度申报、立项和经费资助情况如图 6 所示。
(四)创新群体项目
创新群体项目用于培养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才团队,持续支持以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 人和骨干的研究群体,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开展 前瞻性、交叉性的应用基础研究。“十三五”期间, 湖北省基金共受理创新群体项目申报 503 项,立项 169 项,立项率为 33.60%;资助经费共计 6800 万元, 项目平均经费 40.24 万元。“十三五”期间湖北省 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各年度申报、立项和经费资助情 况如图 7 所示。
三、重点项目分析
(一)学科分布情况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基金共立项重点项目(杰 出青年人才项目、创新群体项目)432 个,资助重点学 科领域为生物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化学、地球科 学、农学、机械工程、测绘科学技术等,均属于湖北省“双 一流”建设学科,是湖北省科研优势学科。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中一 级学科的分类标准,“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基金 432 个 重点项目学科分布情况如图 8 所示。
二)依托单位分布情况
根据项目依托单位的性质进行统计发现,在 432 个 湖北省基金重点项目中,高校承担 376 项,占比 87.04%;科研院所承担 56 项,占比 12.96%。“十三五”期间湖北 省基金各年度项目依托单位分布情况如图 9 所示。
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凸显出强大的基 础科研优势,5 年间承担的省基金重点项目多达 191 项,占比 44.21%。承担重点项目数量排名靠前的单 位如图 10 所示。
(三)地区分布情况
根据项目所在地区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在 432 个湖北省基金重点项目中,承担单位在武汉的有 408 项,占比 94.44%;在其他地级行政单位的有 24 项, 占比 5.56%。“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基金重点项目不 同地区分布情况如图 11 所示。
四、湖北省基金项目特点
通过对上述各类数据的分析和归纳,在“十三五” 期间,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呈现出以下 3 个明显特征。
(一)4 类项目发展较为均衡
从湖北省基金的经费分配上看,占比最高的是 青年项目(26.15%),占比最低的是杰出青年人才项 目(19.74%);从项目立项率上看,立项率最高的是 青年项目(40.00%),立项率最低的是创新群体项目 (33.60%)。整体上看,湖北省基金的分配和立项率 都比较合理,既照顾到了处于科研起步阶段的年轻学 者,又兼顾了深层次研究阶段的中青年学者,4 类项 目发展较为均衡,没有“偏科”。
(二)重点项目向湖北省优势学科倾斜
在湖北省基金立项的 432 个重点项目中,研究领 域涉及湖北“双一流”建设学科的项目有 262 个,占 比 60.65%,涵盖了材料科学、生物学、化学、地球 科学等 12 门“双一流”学科。这说明湖北省基金充 分发挥了基础研究主渠道的优势,向湖北省优势学科 倾斜,支持“双一流”学科建设。
(三)“双一流”大学优势明显
湖北省共有 7 所“双一流”大学,在“十三五” 期间承担的湖北省基金重点项目多达 280 项,占比 64.81%。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两所“985” 大学承担项目 191 项,占比 44.21%;华中农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 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 所“211 大学”承担项目 89 项,占比 20.60%。整体来看,“双一流”大学凸显 出强大的基础科研实力。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基金整体规模尚有提升空间
湖北是中国科教大省,高校林立、科研院所众多, 湖北省基金自成立以来,就成为基础研究和创新发 展的有力引擎。但是,和发达地区相比,湖北省基金的规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相关资料显示, 2018 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规模为 2.372 亿元 [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规模为 3.485 亿元 [2]。湖北要完成从科教大省向科教强省的转型, 把基础研究的总盘子做大做强势在必行。要稳定增 加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运用税收激励等方式调 动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积极性,加 强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拿出专 门资金,激励科研人员凝练或提出前沿领域重大问 题,并持续深入研究。提高学校数理化生等基础学 科教育水平,培养更多基础研究人才;多渠道引进 优秀人才,提升基础研究水平。
(二)科研院所优势未充分发挥
“十三五”期间,由科研院所承担的湖北省基 金重点项目共有 56 项,占比仅为 12.96%。以中国 科学院武汉分院为例,其下 7 家分支科研机构合计 承担项目 35 项,仅相当于武汉大学一所高校承担项 目数量的 1/3。作为中国最顶尖的科研机构之一,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的基础科研优势还有很大的发 挥空间。相较于高校,科研院所直面生产力一线, 与企业的技术需求切合更加紧密。建议相关部门重 视科研院所基础研究工作,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产 业发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科研机构应充分利用自身科技高地优势,发挥青年 科技人才作用,重视基础研究方面工作,提高自身 基础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各地级行政单位潜力有待挖掘
武汉作为全国第三大科教城市,科研实力和 资源优势在湖北省内无可比拟。但除武汉外,湖 北还有 20 余所省属本科高校、众多科研机构、三 甲医院等单位分布在各地级行政单位,潜力尚未 充分挖掘。以襄阳为例,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 其 GDP 总量常年居湖北第二、中西部非省会城市 第二,拥有湖北文理学院、中国航空研究院、襄阳市中心医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但“十三五” 期间,襄阳承担的湖北省基金重点项目仅有 1 项, 与其经济实力和科研水平严重不符。建议湖北省 基金委员会在立项政策上,向武汉之外的其他地 级行政单位倾斜,同时做好政策宣讲工作,提升各地申报基金项目的积极性,实现全省范围的协 同创新发展。同时,地方政府应重视基础研究和 科技创新方面的工作,高效率推进科技创新平台 提档升级,打造高能级科创策源高地,着力夯实 科技创新战略支撑力量。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201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年度报告[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23.
[2] 邱莹,凌贵.2018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概况及分析[J].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19(05):24-28.
作者简介:左杰,男,1984 年生,硕士,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政策、科技管理。
来源网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