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服务
Experimental service
实验服务

呼吸系统疾病——肺纤维化模型

         肺纤维化模型是研究这种慢性、进展性肺间质疾病的重要工具,它能帮助科学家探索发病机制和测试潜在治疗方法。

●模型选择与构建注意事项

选择或构建肺纤维化模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研究目的:是进行机制探索,还是药物筛选临床前评价?机制探索可能需能模拟特定通路的模型(如基因工程模型或特定诱导剂),药物筛选则需稳定性高、可重复性好的模型(如BLM模型)。

        物种与品系:不同动物物种甚至不同品系对诱导剂的敏感性不同。 例如,NOD/Ltj小鼠自带干燥综合征背景,能用来研究自身免疫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病(SS-ILD)。

诱导方式与剂量

    •        BLM剂量:需探索最佳剂量,过低可能纤维化不明显,过高则死亡率高。 有研究建议小鼠气管内注射2.5-5 mg/kg,大鼠3-5 mg/kg。

    •        给药途径气管内注射(包括经喉气管内注射和气管切开注射)是常用方法,但操作技术要求高,且动物模型早期死亡率较高。雾化吸入BLM建模,其肺部病变更加弥散,受实验操作技术影响较小且生存状态优于尾静脉注射,更符合临床病理状况。腹腔注射BLM也可行,有研究显示其诱导的纤维化程度明显且死亡率较低。

             建模周期与评价时间点:肺纤维化形成需要时间。BLM模型一般21-28天左右纤维化形成较明显。

             伦理与3R原则:应遵循动物福利伦理,鼓励在可行情况下用体外模型替代或减少动物使用,并优化实验方法减轻动物痛苦。

    • 模型评价方法

一个可靠的肺纤维化模型需要多指标综合评估:

  •        组织病理学评估:这是金标准。主要通过HE染色观察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结构破坏等,Masson三色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常用Ashcroft评分等进行半定量评估。

  • 生化指标检测

  •        羟脯氨酸(HYP):胶原蛋白特有氨基酸,衡量胶原沉积程度的重要指标。

  •        细胞因子与纤维化标志物:如TGF-β1(关键促纤维化因子)、α-SMA(活化的肌成纤维细胞标志)、I型胶原(Col-I)III型胶原(Col-III) 等。

  •        影像学检查小动物微型CT可用于活体无创动态观察肺部病变,如磨玻璃影、实变、网格影等,与临床诊断衔接紧密。

  •        肺功能检测:可评估模型动物的生理功能变化,但技术要求较高。

技术进展

肺纤维化模型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

  • 2025年2月,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发布了《实验动物-大鼠小鼠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制备与评价规范》(T/CALAS 142-2025),为BLM诱导的大鼠/小鼠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制备与评价提供了统一规范,有助于提高模型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        类器官与器官芯片:这些前沿技术能更精确地模拟人体器官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为肺纤维化研究提供更接近人体的模型系统

给研究者的建议

       从简单到复杂:若刚接触该领域,可先从成熟的BLM模型(如气管内注射)开始。

       多指标验证:切勿仅凭单一指标判断模型成功与否,需结合病理、生化、影像等多方面证据。

       关注体外模型发展:即使是传统体内模型的研究者,也应关注3D体外模型等进展,或尝试将体内外实验结合。

       参考团体标准:进行BLM诱导的动物实验时,尽量参考遵循T/CALAS 142-2025团体标准,规范操作和评价流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

 

咨询电话: 400-6988-095

 

立即咨询

400-698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