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如何利用临床数据发SCI

发布时间:2023-04-14 浏览次数:232

      当前,很多医生的日常工作经常是超负荷的状态,很难抽出时间阅读文献,分析、设计基础科研课题并发表文章。    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临床医生们通常在日常诊疗中都积累了大量的临床问题和数据,为何不利用这些资料,来发表SCi呢?

      无论国内国外,大多数医生收集到的临床数据基本可分为三类:

      1、病人表观数据:其中包括体重、血压、心跳、尿量等

      2、血液样本

      3、器官组织样本


      目前国内医生发表的SCI文章,大多数文章仅涉及到单一类别的数据样本。


      虽然部分偏向临床报告类型的SCI杂志会接收这样的文章,但更重要的是,其未能充分研究某一疾病/手术/治疗方法对病人各方面整体的影响,从而丧失了讨论整个领域的机会。


      如果能将各类别的数据结合起来,进行相关性分析,在科研完整度和论文发表水平上都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其实此篇文章无论是从科研主题的立意,还是具体实验的设计执行,都并无太大创新点和操作难度。

      但文章作者的取胜之道在于,他保留了病人各阶段的血液样本,并通过ELISA(一个较简单的试验技术)进行了分析,并与表观数据结合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些课题设计技巧方面,我们均可以借鉴理解,并化为己用。

      例如:某篇SCI 2.7分的文章,主要研究了慢性肾病中,血液中某两种因子和慢性肾病的发展过程有着显著的正相关,从而探讨了是否可用这两种因子作为未来疾病不同阶段的诊断指标。

      临床样本收集很重要

      以何种形式保存样品对于之后的研究和发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血液样本是保存为血清(serum)还是血浆(Plasma)?组织器官样品不要仅仅选择石蜡冻存切片,还可以直接液氮冷冻转负80冰箱储存用于RNA或是蛋白水平研究。


      这些临床样本收集之初的小细节,往往决定了未来科研的走向和论文发表的水平。


      因此,我们总结了几点注意事项,希望广大临床科研工作者多多注意:


      1、样品选取的时间点—— 初诊/复诊,术前/术后,是否需要多个时间点?是否有合适的对照组时间点?


      2、样品的保存方式—— 如果不确定何种方式最为合适,应提前和相关人员和组织咨询。


      3、样品的分析—— 即便是单一样品,单一分析模式,选取合适的分析方式也可以得到多角度,多方面的数据和解读。


      4、数据的横向分析和比较—— 通过多重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创新点和好数据结果

      如何避免临床数据缺失

      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得出有益的结论并发表临床资料统计的文章更加贴近临床工作。但在评估和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临床数据的收集不够全面。明确研究目的,研究设计前应查阅一定数量文献,尽可能收集全面指标,避免在数据分析阶段发现某些关键指标未进行收集,注意缺失值往往是影响样本量的关键因素。建议:

      1、基线信息收集全面

      患者特有的人口背景学资料如:性别、民族、年龄、身高、体重等资料一定收集全面准确(职业、婚姻信息、疾病史,家族史等扩展信息如所研究疾病有相关)

      2、常规指标收集全面

      血压、血糖、血脂等常见指标与多种疾病有关,属于常规收集资料,要注意收集全面。

      3、研究疾病客观指标收集准确

      在研究设计时,对于疾病相关的重要指标一定要收集全面,例如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些血清离子,特殊指标如冠脉CTA一些指标,一些肿瘤疾病特殊的一些血清标志物(重点)。

      4、随访

      生存分析的时间计算需准确,纳入研究时间及随访时间,以便于计算观察时间。且在基线指标收集完毕后,随访数据重点收集所设计的结局事件发生情况,例如死亡,生存(若失访比例较大,应适当扩大样本量,失访率越低越好,最高不要超过20%,,特别是一类人的失访对结果影响较大)。

      5、数据收集尽量统一、赋值、量化,文字描述越少越好

      ①是否患病:是(1)否(0);

      ②用药疗效:无效(1)、好转(2)、痊愈(2)等等,便于分析。

      ③必须用文字描述的内容可加以定义,如肺叶切除部位,可进行事前赋值:左肺上叶(1),左肺下叶(2),右肺上叶(3)、右肺中叶(4)、右肺下叶(5)。

      6、数据收集过程中注意一人一号,一一对应,尽量在一个表格中,规范收集,一个人对应一行的数据,便于统计分析。

 

      当然,发表一篇高水平临床数据型的SCI文章,还需要合理的课题设计,良好的分析写作技巧,以及对投稿杂志的匹配和了解。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推荐新闻

400-698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