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服务
Experimental service
动物实验

神经系统疾病——脊髓损伤模型

         脊髓损伤模型是为了在实验室中模拟人类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从而研究其机制、评估治疗策略的有效性而建立的标准化实验方法。其核心原理在于使用可控的、可重复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在实验动物(最常用的是大鼠和小鼠)的特定脊髓节段造成损伤,以模仿人类临床上常见的损伤类型。

1. 挫伤模型(Contusion Model)

这是最常用、临床相关性最高的模型。

●原理:模拟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最常见的闭合性损伤。其特点是快速撞击脊髓,导致内部组织挫伤、出血、水肿和坏死,但硬脊膜保持完整。这与人类大部分非穿透性SCI的病理过程高度一致。

造模方法

         ●重物坠落法:是最经典的方法(由New York University的NYU Impactor系统开创)。将实验动物椎板切除暴露脊髓,然后用一个特定重量的小锤从一定高度垂直落下,撞击暴露的脊髓表面。

         ●计算机控制撞击法:目前更先进和标准化的方法。使用精密的仪器(如IH Impactor, Infinite Horizon Impactor),通过电脑控制撞击探头的速度、力度和停留时间,能产生高度可重复的、程度不一的损伤(轻、中、重度)。

 ●优点:很好地模拟了临床继发性损伤的级联反应(缺血、炎症、 excitotoxicity等),是研究神经保护和再生治疗的黄金标准模型。

缺点:需要昂贵的专用设备,手术技术要求高。

2. 压迫模型(Compression Model)

原理:模拟椎间盘突出、血肿、肿瘤等对脊髓造成的持续性压迫。这种持续压迫会导致缺血和机械性损伤。

造模方法

          ●动脉瘤夹夹闭法:使用特定张力的动脉瘤夹,在暴露的脊髓上夹闭一定时间(如1分钟、5分钟),然后松开,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

          球囊压迫法:将一个小球囊导管插入椎管硬膜外腔,充气膨胀一定时间以压迫脊髓,然后放气减压。这种方法无需打开椎板,损伤更轻微。

优点:方法相对简单,动脉瘤夹法成本较低。能很好地研究压迫性损伤和减压后的恢复机制。

缺点:夹闭的力度和均匀性难以做到完全一致,可重复性略逊于计算机控制的挫伤模型。

3. 横断/全切模型(Transection/Complete Transection Model)

原理完全切断脊髓,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永久性丧失。这种模型不存在自发恢复,因此是研究轴突再生最严格的模型。

造模方法:使用显微手术剪刀或刀片,将暴露的脊髓完全切断,有时还会切除一小段(约2mm)以防止自发性轴突桥接。

优点:损伤完全、彻底,结果明确,易于评估再生疗法的效果(任何功能恢复都直接归因于治疗)。

缺点临床相关性较低,因为除严重刀枪伤外,完全性横断在人类中较少见。模型过于极端,无法研究继发性损伤和内源性修复机制。动物护理要求极高(需要手动排尿等)。

4. 半切模型(Hemispherection Model)

原理:只切断脊髓的一侧(左或右)。

造模方法:精确切割脊髓的一半。

优点

         ●动物自身可以作为自身对照(未损伤侧 vs 损伤侧)。

         ●可以特异性研究一侧的运动(皮质脊髓束)和感觉(脊丘束)通路的损伤与修复。

         ●动物存活率和护理难度低于全切模型。

缺点:手术精度要求极高,不完全的切割会影响实验结果。

5. 化学损伤模型(Chemical Injury Model)

原理:通过注射特定神经毒素,选择性破坏特定类型的神经元或神经通路,而不是造成物理性创伤。

造模方法:向脊髓内微量注射毒素,如:

          ●红藻氨酸:兴奋性毒素,过度激活谷氨酸受体导致神经元死亡。

          ●奎林酸:类似红藻氨酸。

          ●6-羟基多巴胺:特异性破坏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如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优点:可用于研究特定细胞死亡机制(如excitotoxicity),或创建特定的疾病模型(如帕金森病相关的脊髓通路问题)。

缺点:与大多数外伤性SCI的病理过程差异较大,临床相关性有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

 

咨询电话: 400-6988-095

 

立即咨询

400-6988-095